流行性乙型脑炎,简称乙脑,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经蚊传播,多见于夏秋季,潜伏期10~15天。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,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,起病急,为高热、意识障碍、惊厥、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,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。
01 传染源 乙脑为人畜共患病,主要传染源为猪,尤其是幼猪,其次是马、牛、养、狗等。 人被感染乙脑病毒后在潜伏期末和发病初期有短暂的病毒血症,具有一定的传染性(但因体内的病毒数量较少,并且持续时间较短,流行病学意义不大)。 02 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是乙脑的主要传播途径,其中以三带喙库蚊最为重要。乙脑病毒能在蚊虫体内经卵传代越冬,可成为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,被感染候鸟、蝙蝠等是乙脑的越冬宿主。 03 易感人群 人类对于乙脑病毒普遍易感,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,成人多数呈隐性感染。 晴热高温和雨水天气交替,湿热环境助长蚊虫孳生,增加了乙脑传播的风险。针对乙脑的传播感染模式,乙脑防控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。 01 控制传染源 加强猪的管理和免疫,避免在居住处及临近养殖生猪,采用人畜分离健康养殖模式,注意环境卫生,必要时对宿主动物进行免疫接种。 及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。 02 切断传播途径 ①灭蚊,重点清理环境,消灭蚊虫滋生地,定期清疏下水道和排水道,填平各类坑洼地、死水塘,清理各类盆、罐、缸、坛、瓶等蚊虫易孳生的容器。必要时采用化学杀虫剂进行室内外空间喷雾,同时做好猪、牛、马等畜圈及周围环境灭蚊治理。 ②防蚊,做好健康教育,引导民众搞好环境卫生,做好个人防护,外出穿长衣和长裤,不露宿,远离水草、牲畜圈等蚊虫多的地方,使用蚊香、蚊帐、灭蚊器和驱避剂,装纱窗纱门等,尽量减少人蚊接触机会。 03 保护易感人群 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是乙脑防控最经济有效的措施。适龄儿童需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,入托入学时查验儿童接种证,如发现漏种需及时补种。 目前我国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可供选择: 乙脑减毒活疫苗: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,免疫程序为8月龄、2周岁各接种1剂次。 乙脑灭活疫苗:知情自愿的原则下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,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2剂次,第1、2剂次间隔7-10天,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。 接种禁忌 ①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。 ②急性疾病、严重慢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发热者。 ⑤妊娠期妇女。